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加拿大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各方谴责不断[12/19]
作者:申程 来源:ceep 日期:2011-12-19 访问量:
 一周能源新闻综述(2011-12-19

 

 

 

(图一):1210肯特出席德班气候变化大会

 

 

(图二)1212,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德·肯特在首都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图一),新华社(图二)

1212,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一决定使加拿大成为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第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加拿大国内环保组织及反对党纷纷谴责,认为此举不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努力产生消极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加拿大的国际形象。

退出后可免140亿加元惩罚

退约为合法权力。12日晚间,参加完德班气候大会刚刚返国的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声明。他在声明中说,“加拿大将援引并行使其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法定权力;这一决定将2006年以来我们多次讲过的‘我们将不会执行《京都议定书》’给予正式化”。他说:“京都(议定书)对加拿大而言已经成为过去,因此我们行使我们的合法权力正式退出。”

经济困难没有选择。肯特还批评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因为它并没有认真采取行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他说,退出议定书后可以使加拿大免遭议定书规定的大约140亿加元(1美元约合1.026加元)的惩罚,这对在当前困难经济形势下的保守党政府来说,没有其他选择。

加拿大的决定使其成为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后第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

国内谴责声不断

国内环保组织群起谴责。肯特的声明一发布,立即遭到“加拿大人委员会”和其他环保组织的谴责。他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哈珀政府正在将加拿大变成一个落伍者。这严重地损毁了加拿大的国际声誉与形象。”声明表示,“尽管《京都议定书》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它还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声明还说,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并非是要让所有污染者负起责任,而是想让加拿大企业通过许多漏洞来继续我行我素,继续进行其无法核实的自愿减排。

绿色和平组织加拿大分部的发言人迈克·修德曼说,此举再次表明加拿大政府“保护污染者利益甚于人民”。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认为这是“国家的羞耻”,其发言人哈纳·麦克肯侬说:“这完全是背弃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反对派称国家形象受损。在肯特发布声明之后,一些加拿大反对党议员也指责保守党此举对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产生消极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加拿大的国际形象。

长期未兑现减排承诺,声明中直指中美两国

肯特在声明中说,“《京都议定书》没有包括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排放国——美国和中国,所以它不会起作用。现在已经清楚的是,《京都议定书》不是一条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解决途径,相反,它是一个阻碍”。

声明表示,加拿大将致力于谈判一项有效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也就是说,它要包括所有主要排放国。加拿大将继续履行在坎昆会议上所做出的承诺,即到2020年,加拿大将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排17%

加拿大自由党政府于2002年签署加入《京都议定书》,但保守党自2006年执政至今一直对执行《京都议定书》持消极态度。只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7%,换算下来大大低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列举的数据,加拿大200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增长近30%,比2005年增长17%左右,而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加拿大到2012年的排放应比1990年降低6%

据多个环保组织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加拿大现在是世界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西部油砂开采经济利益丰厚,但在转化为石油的过程中对大气污染巨大。

国际社会反应

中国:“希望加拿大继续履行减排承诺”。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3日表示,希望加拿大重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

刘为民是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在回答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是否会影响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的立场时,刘为民说,中方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也为这次德班会议取得一些成果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今后中方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法国:这是放弃责任的表现。加拿大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法国媒体《Rue89》撰文指出,加拿大的退出是一种为逃避罚金而宁愿放弃责任的表现。

在德班气候大会经过两周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一致的第二天,加拿大便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尽管加拿大环境部长在宣布退约时提出了两个原因:一是本国减排目标难以达到议定书规定,即到2012年的排放应比1990年降低6%,二是议定书没有涵盖所有污染排放大国,但是,文章分析指出,最突出的原因是加拿大退出议定书后可以使其免遭因无法达标而需支付的大约140亿加元的惩罚。加拿大不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减排措施,而是选择退出议定书放弃职责,殊不知未来灾害性的气候变化将远远比这笔罚金昂贵得多。

日本:对加拿大退出表示遗憾。对于加拿大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日本环境相细野豪志在内阁会议后称:“我们的考虑是日本当然会继续留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中,因此加拿大的退出令人遗憾。各国继续努力很重要,希望加拿大政府也能积极行动起来。”

德班气候大会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日本已宣布不参加。对此细野表示,“2013年之后我国虽然不再承担国际义务,但在国内仍有必要切实采取措施”。关于2012年年底到期的第一承诺期目标达成情况,细野称:“由于核电站事故等原因,形势不可避免地变得严峻,但请求国民配合节电节能,加紧引入可再生能源,努力达成减排目标极其重要。”

其他要闻

我国确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国家能源局15日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成果总结会发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历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增长时期和能力迅速形成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在质量上实现飞跃,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另外,2015年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可以有很大改善,可再生能源可以具备和其他常规能源同样的价格水平,还将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平台、基础设施,让整个能源系统比较容易、比较自由、比较情愿地接纳可再生能源,以最终实现我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我国要继续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创造新的条件实现一些突破。”梁志鹏说,“如果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做调整,电网容纳更多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会遭遇‘瓶颈’。”

欧盟公布“2050能源路线图”。欧盟委员会15日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即实现欧盟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至95%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

欧盟将通过四种路径的组合来实现这一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以及采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CS)。欧委会设计了不同的情景,以预测不同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所占的不同比例。这几种情景的最终结果都是实现减排80%至95%的目标。

欧委会预计到2050年,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欧盟能源系统完全成本(包括燃料、电力、资产成本以及购买设备和节能产品的费用)将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46%,而2005年的这一比例为105%。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欧盟希望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欧盟预计,到2030年其初级能源的需求将比2005年的峰值下降16%到20%,到2050年时下降32%到41%。

欧盟对成员国是否使用核能持中立态度,但其设计的一个情景预计核能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版图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即到2050年核能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仍将维持在15%至18%之间。此外,欧盟还将大力发展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特别是当核能及可再生能源不能大量替代现有化石燃料的情况下,更会通过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实现减排的目标。欧盟预计,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化石燃料使用比例较高的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32%的碳排放,在另一些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19%至24%的碳排放。

从能源成本结构看,欧盟将从目前的高燃料成本、低设施支出转向高设施支出、低燃料成本。设施支出包括电厂、电网、工业能源设备、加热及制冷系统、智能电表、绝缘材料、效率更高的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等。欧盟预计2011年到2050年,用于电网系统的建设支出将高达15万亿至2万亿欧元,同时化石燃料进口的支出将大大低于目前的水平。

发改委发文明年合同电煤涨价禁超5%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价格调控政策,稳定发电用煤价格,其中合同电煤控制价格涨幅在5%以内,并设定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此举意味着明年电煤价格涨幅正好控制在“红线”内,电价上涨压力锐减。 

发改委下发的通知称,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煤价大幅上涨对发电企业影响较大,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对电煤价格调控重要性的认识,稳定发电用煤价格。其中,对合同电煤适当控制价格涨幅。纳入国家跨省区产运需衔接的年度重点合同电煤,2012年合同价格在2011年年初签订的合同价格基础上,上涨幅度不得超过5%。产煤省(区、市)自产自用的电煤,年度合同价格涨幅不得超过上年合同价格的5%。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取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不得降低电煤合同兑现率、高价搭售市场煤。发电企业不得抬价抢购、超过国家规定价格涨幅签订电煤合同。

同时,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最高限价。201211日起,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等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的电煤平仓价最高不得超过每吨800元,其他热值电煤平仓价格按5500大卡限价标准相应折算。(新闻来源:新华网、京华时报、中国经济网、国际能源网、中国网、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