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表
图片来源:中国网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过去五年(2006-2010)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2011至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与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多层次磋商和对话,努力推动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凝聚共识。同时,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白皮书说,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将从11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重点从11个方面推进。
根据白皮书内容,这11个方面工作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其中包括组织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包括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低碳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包括逐步建立跨省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增加碳汇;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等。
白皮书还指出,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对“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
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白皮书规定了对于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的期望,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上各方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白皮书指出,为了促进德班会议按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政府将坚持五大原则立场。
一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四是坚持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
五是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不反对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谈判进程外的非正式磋商或小范围磋商探讨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推动谈判进程,但上述会议均应是对《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的补充,而非替代。必须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在确保谈判进程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的态度
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24日将启程赴德班。解振华22日在北京表达了中国对德班会议的期待:“关于中国对德班会议的预期,我们还是希望这次德班会议在现有的气候变化框架之下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取得全面的、均衡的进展。首先,我们希望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决定,要坚持第二承诺期,而且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做出有可比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积极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缓行动。在资金、技术转让、森林、能力建设、适应等方面,在已经有共识的这些问题上建立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德班会议备受瞩目,但各方对其取得关键成果仍心存疑虑。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分析指出,全球气候谈判困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停滞,这导致谈判核心问题无法取得进展,也间接拖延了其他相关议题的谈判进程。
德班气候大会召开在即 与会各方期许不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与会各方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不同期许。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
欧盟委员会发表公报指出,希望大会为2012年以后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确定路线图。公报说,只有大会确定这一路线图,欧盟才有可能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表示,在德班会议上美国不会就《京都议定书》问题与各方进行磋商。斯特恩称,在国际层面处理气候变化的机制需要“开放”,并“包括所有主要经济体”。美国不认为各方会在德班针对2020年前的减排承诺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约翰·阿什顿说,英国希望其他发达国家做出大幅减排承诺。他表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现在还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有实力的发达国家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其它要闻
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全球领先。22日,安永发布的最新全球可再生能源《国家吸引力指数》季度报告显示,虽然发达国家依然着重于应对需求放缓和成本削减,但新兴市场对于能源的强烈需求目前已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一股令人惊异的推动力量。其中,中国在安永“所有可再生能源指数” (All Renewable Index)中居领先地位。
安永可再生能源国家吸引力指数就40个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市场、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及其各项技术的适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全球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平衡发生明显转移。
中国秉持对可再生能源的承诺,继续在安永“所有可再生能源指数”中居领先地位。不过,之前市场呈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已见放缓,新建风能项目更加严格的审批流程导致风力发电设备供给过剩,制造商已在寻找更多的出口市场。
两岸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台湾共同举办“2011年两岸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此次会议重点探讨了在海上风电领域,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合作空间。会上,两岸企业签署了风电设备投资及技术转让、抗台风叶片研发、光伏电站建设等多项合作协议。
台湾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2010年光伏产业产值已达2000亿新台币(合400多亿元人民币)。台湾把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重大措施,提出了“绿能旭升”计划,将支持建设百万座光伏屋顶、开发海上风电、继续扩大光伏制造产业规模。
IEA:目前的油价或令经济复苏付诸东流。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周四(
石油产出国应当密切关注市场指标,包括发达国家原油库存的下降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以便更好的应对油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