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7/6]欧盟2040年气候提案未提氢能引行业质疑,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作者:王浩 来源: 日期:2025-07-06 访问量:

欧盟2040年气候提案未提氢能引行业质疑,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2025/06/30—2025/07/06)

作者:王浩(编写)

国际能源新闻

1. 欧盟2040年气候提案未提氢能引行业质疑

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40年气候目标草案,提议将温室气体减排90%(以1990年为基准),但因通篇未提及氢能,引发了清洁能源行业的强烈不满。业界批评此举是“战略叙事与政策工具的严重脱节”,暴露了其能源转型中宏大目标与技术路径的深层矛盾。市场已对此产生连锁反应。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绿氢项目投资意向已大幅落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部分化工巨头正将产能规划转向北美。业界普遍认为,缺乏明确的氢能路线图将使气候目标难以实现。这场关于减排目标与实施工具的博弈,将对欧洲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2. 2024年全球水电增长10%

水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在 2024 年迎来强劲增长。国际水电协会(IHA)最新发布的《世界水电展望》显示,2024 年全球水电发电量增长 10%,达 4,578 太瓦时,实现了对去年干旱影响下低谷表现的有力反弹。截至2024年底,水电开发前景同样可观,开发中的项目容量将增长8%至1,075吉瓦。然而,IHA 也发出警告,若要达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可再生能源增加三倍” 情景中的水电目标,到 2030 年预计存在 60-70 吉瓦的缺口。

3. 欧盟将投资36.6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7月3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宣布,已从现代化基金中拨出36.6亿欧元,用于支持欧盟九个成员国的34个能源项目。这些投资将支持欧盟能源系统的现代化,减少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这些项目将帮助受益成员国实现其气候和能源目标。此外,它们还将通过支持现代化、高效和具有韧性的能源基础设施、促进创新以及帮助减少欧盟的化石燃料进口, 增强欧盟的工业竞争力。此笔款项由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收入资助,是现代化基金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拨款,使自2021年1月以来的拨款总额达到191亿欧元。

国内能源新闻

1. 我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7月2日,位于青岛炼化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已成功建成投用。作为我国首个实现工业化运行的此类项目,它标志着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浅海地区的推广应用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与前期投用的水面光伏联动,整体年发绿电达167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

项目利用海水表面空间发电,装机容量7.5兆瓦。通过采用抗腐蚀、抗生物附着的特制材料和能抵御强风及巨大潮差的水下锚固系统,成功破解了海水环境下的多项技术难题,并将投资成本降低约10%。其漂浮式结构紧贴水面,能有效利用海水冷却效应,将发电效率提升5%至8%。

该项目的全面投用,打通了企业“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实现氢能与光伏的高质量耦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是中国石化加速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的又一重要实践。

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网

2. 工信部组织会议强调: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持召开了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专题研讨如何加快推动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企业经营、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及行业生态建设等议题发言,反映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会议强调,我国光伏产业已取得全球领先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等问题,会议明确指出,要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动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会议呼吁,行业企业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锚定技术创新,坚守质量底线,加强国际合作,塑造下一代产品竞争优势。

3. 可持续航空燃料专委会成立旨在推动航空业绿色转型

7月1日,在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专委会正式宣告成立。该专委会由中国能建牵头,是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下设的首个国际性专业委员会。开幕式上,中国能建联合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发布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发展倡议书》。

交通运输部及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中国能建方面表示,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整合产业链力量,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价值共享”的生态体系,为全球航空业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作为牵头单位,中国能建将协同各方,推进SAF全产业链创新,加快降本增效与产能提升,推动产业从政策扶持向市场化发展。

与会代表指出,专委会将承担整合全球资源、攻克产业瓶颈的使命。倡议书号召产业各方协同合作,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共建可持续生态,推动SAF产业迈向市场化自强之路。

主要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新闻网、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