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1. 国际油价迎开门红 业内:此次大涨市场早有预期
新年伊始,国际油价就迎来了“开门红”。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财政悬崖”议案。“财政悬崖”的风险在前期一直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下滑的重要因素,而在风险消除后,国际油价在1月2日顺势出现大涨。
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0美元,收于每桶93.12美元,涨幅为1.42%。伦敦布伦特2月期货价格则上涨1.36美元,收于每桶112.47美元,涨幅为1.22%。
“对于这次大涨市场早有预期,因为议案通过只是时间问题,此外,中东产油国的政治局势依然不明朗,也给了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动力。”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表示。不过她同时指出,尽管国际油价有上涨的趋势,但目前三地变化率仍然是在-0.87%左右徘徊,要突破4%调价红线或许要等到今年春节前后。“除非接下来连续大涨,那么油价才有可能提前在1月底达到调价条件。”
2. 中机集团将在柬埔寨建首个炼油厂
据科威特通讯社(KUNA)12月29日金边报道,柬埔寨石化公司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机集团/Sinomach)麾下的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8日在金边共同宣布了一项有关在柬埔寨建造第一个炼油厂的计划,这个炼油厂预计将在2015年年底完成建造。中国媒体援引中机集团总裁章苏冈的话报道说,这个炼油厂将耗资23亿美元,这个占地80公顷的炼油厂将用3年时间建成投产。章苏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协议签字仪式以后对媒体记者说,当炼油厂建成时,这个炼油厂将具有年加工500万吨(10万桶/日)原油能力。在签字仪式上,柬埔寨政府把建造炼油厂的许可证授予了柬埔寨石化公司。
3. 2012年俄原油产量达到5.18亿吨创新高
据普氏能源资讯1月2日伦敦报道,俄罗斯能源部中央调度部门周三在莫斯科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俄罗斯巩固了其作为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国的地位,俄罗斯去年的原油产量达到了5.18亿吨(1040万桶/日)的创纪录新高。据法新社报道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去年的原油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1.3%,这标志着后苏联时代的一个新高。这是俄罗斯原油平均日产量连续第3年超过1000万桶并继续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
4. 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3000万吨
据了解,截至1月1日零时,正式投产2周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运营安全、平稳,累计输油量达30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2011年1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相较此前依靠铁路运输自俄进口原油,原油管道在运量、成本、时间上优势明显。在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背景下,目前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提供了一条稳定的供应渠道。据统计,2011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4.5亿吨,同年原油进口量超过2.5亿吨,约占全球原油贸易量的13.4%。目前,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已逐渐形成上下游、管道、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出在天然气、石油、电力、煤炭、和平利用核能、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趋势。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中俄能源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双方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两国能源合作定能迈上新的台阶,并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国内新闻
1.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图片来源:中国能源网)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上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20632万千瓦,同比增长6.9%;全国并网风电装机达到5589万千瓦,同比增长33.9%。继本世纪初我国水电装机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之后,2012年我国风电装机也超过美国,升至全球榜首。在以水电、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发电装机规模雄踞世界第一。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阿丹•阿明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在投资还是技术进步方面取得的成就都举世瞩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我国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处于中等水平。
2. 多地“气荒”加剧天然气暴涨 浙江等地供不应求
全国各地的持续低温使得天然气需求量大增,济南、成都等多地“气荒”形势严峻,液化天然气的供不应求,使的陕西延长集团、新疆广汇能源等行业巨头涨势“跨年”,中海油广东大鹏1月份价格更是暴涨超300元/吨。多地“气荒”形势的加剧,使得供液化天然气厂原料气不断减少,产量持续下滑。据了解,新疆由于管道气紧张,为保障乌鲁木齐民用天然气供应,新疆将在气温进一步降低、天然气气源减少的情况下,暂停或减少部分工业用天然气,新疆广汇LNG产量因此受限,由130万方/天下降至100万方/天。液化天然气的供不应求局面,使的行业巨头们迎来自12月份开始,价格连涨的“牛市”。虽然价格不断上涨,但据中新网了解,浙江宁波、江苏如液化天然气市场依然出现“一车难求”的现象,有价无量。
3. 电监会:未来5年将进一步完善电力监管制度
电监会31日称,未来5年将进一步做好电力监管立法、完善电力监管制度,积极推动《电力监管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电监会在当天公布的《电力监管立法规划(2012年~2017年)》中提出,未来5年将推动制定和修订2项法律和6项行政法规,同时还要制定和修订20规章以及64项规范性文件。同时,电监会强调,要分类推进不同层次的立法项目,特别要结合安全监管、市场准入监管、电力交易监管、成本与价格监管、节能减排监管、供电监管等六项重点监管工作。电监会成立以来,推动制定了《电力监管条例》和《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颁布实施26项监管规章和二百余件规范性文件。
4. 胜利油田探明储量连续30年年均过亿吨
记者日前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获悉,胜利油田2012年东部探区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51.60万吨,实现胜利油田探明储量连续30年年均过亿吨。多年来,胜利油田创新形成了以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等为代表的地质勘探技术系列,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和高精度成像处理技术等为代表的地球物理技术,以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等为代表的钻井技术,以SL-6000型测井成像系统等为代表的测井技术等,这些系列技术成为胜利油田连续30年探明储量超过亿吨的重要支撑。同时,胜利油田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滚动勘探开发管理模式,制订了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等四项管理制度,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地上地下统一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不仅促进胜利油田的增储上产,而且指导了渤海湾地区其他油田的勘探开发。高效勘探为胜利油田的原油上产提供重要保障,胜利油田30年累计产油85482.5万吨;2012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755.0027万吨,实现连续17年年均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
5. 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加砂压裂创纪录
12月28日,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川西江沙15-1H井采用分段压裂工艺,成功实现10级改造,加入439立方米陶粒,入地液量高达3350立方米,创造最大单井加砂规模和最大单井入地液量两项新指标。江沙15-1H井是西南油气田部署在川西坳陷中江鼻状构造,以沙溪庙组气藏为目标层的一口水平开发井。该井水平段长1081.85米,以套管方式完井。针对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储层微裂缝较发育、地层破裂压裂高等压裂不利地质条件和本井长水平段特征,西南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了“复合大尺寸油管配合全通径封隔器”工艺方案,实现了“大规模、大排量、中高砂比”压裂施工。截至2012年底,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已落实提交了118亿立方米探明储量,是油气田2013年中浅层产能建设会战新的主战场。据悉,江沙15-1H井大规模加砂压裂是油气井实施水平井“希井高产”开发难动用储量战略的先导性实验井。
(主要新闻来源:中国能源网,中国新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