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美国进入北极石油开发,国内煤价油价反向变动
(2015/05/10-2015/05/17)
国际新闻
1.美国批准在北极海域进行油田开发 确保能源霸权
美国奥巴马政府允许原油钻探范围延伸至北冰洋海域,这是继页岩气开发热潮之后,美国在能源资源开发上又前进了一步。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是不顾环境团体的反对,确保能源霸权并把能源自给度提高至100%。
美国内政部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5月11日宣布,有条件地批准跨国石油企业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在北极海域进行石油钻探。壳牌公司计划最早于今年夏天开始,在阿拉斯加西北沿岸楚科奇海等地的最多6个区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图:埃克森美孚开发北冰洋油田
《华尔街日报》当天报道称,2011年美国内政部的资料显示,附近海域地下埋藏的可开发原油约为220亿桶,这相当于最近美国日均原油产量900万桶的2444倍左右。
北冰洋石油钻探许可被解读为奥巴马总统的能源100%自给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为了避免因中东地区发生纠纷引起油价暴涨带来的经济冲击。此外,还有国际油价下跌而牵制俄罗斯的附带效果。美国的另外一个打算是,即使中国快速追赶美国,美国仍然可以通过资源开发创造就业岗位等,继续保持超级大国的优势。
壳牌公司从2007年起,一直致力于楚科奇海油田的开发,但随着2012年年底的钻探试验过程中发生防止原油泄漏的隔离罩破损事件,钻探计划被迫推迟。
奥巴马政府预计将通过制订并实施彻底的环境安全标准,来应对环境团体对油田开发的反对。
此前,美国内政部今年1月27日公布了允许在大西洋沿岸50英里(约80公里)外围的大陆架外缘(OCS·OuterContinentalShelf)进行原油开采的海洋挖掘工程计划。大西洋沿岸一直被排除在2017年8月到期的现行“大陆架开发5年计划”之外,对于一直在墨西哥湾等海域进行原油开采的美国来说,在此区域进行原油开发尚属首次。
2.英拟建可捕获90%碳排放的电站
英国政府15日宣布,将拨款对拟建的全链式579兆瓦煤气化发电站项目开展工业研究与可行性分析,这个电站由于结合了先进的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可捕获并永久封存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真正的低碳发电。
图:英国的一家燃煤电厂
据英国政府发布的公告介绍,将为这个项目的先期研究提供420万英镑(约合660万美元),主要用于资助相关承包商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论证分析,为期18个月。
按照项目规划,拟建的电站位于苏格兰地区,包括一座煤炭气化发电站、输送二氧化碳的陆地和海底管道、以及永久封存发电站捕获的二氧化碳的海底深盐水层。CCS技术能捕获电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并通过陆地管道和海底管道输送到北海水下2公里处永久封存。
英国前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戴维说,CCS技术对实现气候变化目标而言至关重要。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CCS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不断加速中。中国也在这个领域投入了不少资源进行开发,已有多个相关项目处在不同规划阶段。
3.油价下跌推动欧元区首季增长0.4%
能源价格暴跌引发的消费热潮帮助欧元区第一季度增长率升至0.4%。经历了多年近乎停滞后,该地区朝着有意义的复苏取得进一步进展。
2015年的强劲开端意味着,欧元区的增长比美国和英国更快,扭转了近年来欧元区落后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趋势。
欧盟统计局(Eurostat)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初步估测与经济学家的预期基本一致,并超出了去年末季0.3%的增长率。一季度美国和英国的增长率分别为0.2%和0.3%。
法国和意大利更为稳健的经济表现提振了欧元区,并且助燃了欧元区经济较弱地区信心正在增强的希望,尽管希腊再度陷入衰退。
法国的经济表现远远超出预期,油价下跌提振了消费者支出,使增长率从去年第四季度的近乎停滞大幅提升至0.6%,实现近两年来的最快增速。意大利0.3%的增长率也超出了预期,而且是近4年来最快增速,告别了持续近3年的停滞和衰退。
但德国的气氛更为阴暗,其一季度增长率从上一个季度的0.7%下跌至0.3%,逊于共识估计。
德国放缓使围绕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乐观情绪受到质疑。这种乐观情绪导致柏林方面将2015年的增长预测上调至1.8%,而私营部门经济学家预测增长率达到2%甚至更高。
“逊于预期的增长支持我们的警告,即许多经济学家已变得过于乐观,”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 克拉默(J rg Kr mer)说,“目前来看超过2%的预测值过高。就连本行1.8%的保守预测也面临下行风险。”
同时,欧元区增长对低油价的依赖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忧虑。美国和中国的增长放缓迹象已拖累出口,抵消欧元走弱带来的积极效应.
4.欧佩克将联手其他产油国稳油价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近日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将与其他主要产油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促进国际油价稳定。
马杜罗是在加拉加斯与来访的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会晤后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委内瑞拉与同为欧佩克成员的卡塔尔正在研究这一协议,协议内容将在6月公布,这将有助于稳定国际油价并促使油价返回合理区间。
“国际油价虽然在近期反弹到每桶57美元,但离委内瑞拉主张的每桶100美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促使油价返百的努力。”马杜罗说。
马杜罗1月访问沙特阿拉伯、伊朗、卡塔尔等多个石油出口国时,提议联合降低原油产量阻止油价继续下跌。然而,在随后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中,各方未能就减产达成一致,加剧了国际油价的跌势。
国际油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下挫,对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委内瑞拉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国内新闻
1.细粉半焦预热燃烧技术研究获进展
低阶煤的分质转化梯级利用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式。热解半焦的挥发分含量小于4%,属于超低挥发分炭基燃料,具有着火点高、燃烧反应速率慢、燃尽时间长等基本特性,研究其高效燃烧,对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和分质转化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细粉半焦预热温度达到850℃,超过了细粉半焦的着火点,预热燃料进入燃烧室与空气相遇后可高效燃烧,不存在着火、熄火和火焰稳定性问题,突破了低挥发分粉状燃料着火难和稳燃难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细粉半焦的均温燃烧,燃烧温度低于1200℃,燃烧效率大于98%,NOx排放浓度低于100mg/m3,直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实现了细粉半焦的高效洁净燃烧。
鉴于预热燃烧技术有巨大应用潜力和良好的研究基础,2014年度,热解细粉半焦预热燃烧技术的研发工作纳入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课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示范”的研究内容中。2014年底,研究团队在研究所廊坊研发中心建设了0.2MW细粉半焦预热燃烧试验台,并开展了热解细粉半焦预热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探索了预热温度、燃烧温度、空气配比等参数变化对细粉半焦预热燃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细粉半焦预热燃烧稳定,预热温度可在850-950℃之间调整,燃烧温度可在1100-1300℃之间调整,燃烧效率大于98%,NOx最低排放浓度接近100mg/m3,实现了热解细粉半焦的高效洁净燃烧,有望成为大规模应用的热解细粉半焦燃烧技术。
2015年,作为中科院先导专项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开展热解细粉半焦预热燃烧的NOx深度控制研究和系统优化研究,为进一步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2.中国将逐步成世界核电产业中心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15日表示,中国核电正在步入更安全、更稳妥、更有序的发展阶段,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产业中心,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历史跨越。
刘琦15日出席“第三届能源论坛”时表示,发展核电,对保障中国电力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核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中国在沿海地区启动了新的核电项目建设。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已经开工,后续项目正在积极准备。
“我们要支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在安全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坚持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把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到核电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刘琦强调。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当天出席论坛时也表示,目前中国核电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自主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国成功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具备了四代核电技术的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发能力,实现了核燃料循环关键环节技术重大跨越,取得了一批重大成就。
周济强调,能否把握住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于稳步发展规模化核电十分重要。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核电实现安全、稳步、规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煤价跌幅明显收窄 煤市承压有望趋缓
受煤企降价促销影响,近日下游采购趋于活跃,刚刚经历大幅下跌的煤价,下降动能衰退。同时,煤炭脱困政策不断加码,神华、中煤上调部分低热值煤品种价格,煤市承压有望得到部分缓解。
5月13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16元/吨,环比下降5元/吨,降幅明显收窄,尤其是低热值动力煤品种的交易价格降幅明显缩小。今年以来,这一指数已累计下跌109元/吨。
分析认为,造成本期指数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5月初部分大型煤企对发热值5500大卡动力煤的针对性促销,以及该品种动力煤在其他港口的价格“补跌”。此外,相较于低热值动力煤,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需求更弱。
然而,煤市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煤炭行业专家李学刚指出,尽管一季度国内煤炭供应量明显收缩,但由于电煤消耗、电企库存双双降低,煤炭需求也明显减少,削弱了供应收缩对煤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4.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持续上扬
截至5月13日,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为754.51,涨幅3.71%,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持续上扬。
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运行结果表明,上周93#汽油平均价格报收于7733元/吨,较前一报告周期上涨328元/吨;0#柴油平均价格报收于6279元/吨,较前一报告周期上涨200元/吨。综合来看,全国汽柴油平均价格均呈上升态势,带动全国成品油价格指数继续上涨。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分析师李振国认为,近日因欧佩克调高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加之美元走软,国际油价大幅反弹。国内成品油市场上调窗口如期兑现,但国内需求尚未好转,目前多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
本周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如期兑现,实现了“三连涨”,但目前国内终端需求比较疲弱,加之阴雨天气影响市场交投,市场多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国际市场,美国石油协会(API)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9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再度减少200万桶;API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减少82.7万桶,该消息利好国际油价。观望后市,近期沙特石油产量持续增加,国际油市供应充裕格局未改,预计国际油价短期内有震荡下行可能。
(主要新闻来源: 《杭州日报》、 《金融时报》、 《经济参考报》、 《中国新闻网》、 《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