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能源网)
新能源多项世界第一,瓶颈问题需要思路
中国风电新增装机2009将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不完全统计与预测,到2009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627.626万千瓦,比去年新增装机1303万千瓦。届时,中国将有9个省份的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依次分别为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新疆和甘肃。
在2010年,中国将在23个省份有新增风电装机,除台湾省外,其他省份的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029.57万千瓦。其中,内蒙古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达到290.11万千瓦;甘肃的新增装机容量将位居第二位,达到286.15万千瓦。河北省将以117.58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位居第三位。
美国在2009年的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不会超过900万千瓦,因此,2009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风电装机已连续第4年实现翻番增长,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风电大国。
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72亿千瓦 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也从改革开放前的技术可开发量不足10%提高到27%。水力发电作为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水电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水电的投资体制、建设体制、工程管理体制以及流域开发体制、施工体制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一大批世界顶级的工程、一大批世界顶尖的技术已在中国兴起。去年底,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26台70万发电机组全部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1820万千瓦,标志着中国水电建设步入了新的黄金时期。此外,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发展战略也为中国水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08年至2015年,中国将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乌江、黄河上游开发多个梯级水电站,约150台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将投产发电。目前,有10个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可新增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中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万座,装机达到5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600多亿千瓦时,各项小水电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
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竣工投产。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第二套机组顺利通过“72+24”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广州大学城2×78MW分布式能源项目全部竣工投产,这也是目前国内投产发电的最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华电集团在广东区域开发建设的第一个能源项目,规划建设4台78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78MW,于2008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自工程开工以来,参建各方克服了气候炎热潮湿、施工场地狭小、设备供货拖延、人员相对不足等重重困难,统筹协作、创新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工期控制,确保了能源站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圆满实现了机组“双投”的既定目标。
分布式能源项目高效、节能、环保,具有开停机方便、负荷调节灵活、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电网损耗和投资,尤其对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电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燃料多用天然气或可再生清洁能源,与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其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
可再生电力上网成瓶颈。目前,电网支持力度不足、配套跟不上已成为限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障碍。以风电接入为例,截至到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这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装机空置,无法实现并网发电。
风电上网难成为众所周知的“瓶颈”。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风电增长速度远超过原有的规划,相应的电网建设却按部就班甚至严重滞后。两者的脱节导致了最后风电上网能力与电网购入能力的巨大差距;第二,关于风电高出传统能源的电价如何进行分摊,现有规定很模糊,可操作性不高,导致电网企业无法得到或者难以获得所需的补偿。电网收购风电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第三,电网企业对风电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心存疑虑,常常出自维护电网安全的需要,对风电上网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甚至远低于电网可以容纳的能力。
必须看到,这三个问题都不是无法克服的。通过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改善,电网非但不会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相反可以驱动持续的增长。丹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丹麦有近20%的电力来自于风电,是全世界风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丹麦法律从风电电网接入,风电的优先权,电网扩建,电价分摊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的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充分保障电网的配套。
巴塞罗那会议难产,哥本哈根会议难测
巴塞罗那气候会谈美仍无实质行动,哥本哈根会议或难达成协议,前景难测。12月初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前的最后一轮会谈正在西班牙举行,4000多名参会者,包括来自181个国家的代表团成员齐聚巴塞罗那。然而会谈开始的第一天,非洲国家代表就集体退出会场,抗议富裕国家不愿做出大幅削减碳排放的承诺。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没有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有实际行动,包括它的减排目标和融资方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美国气候变化主任DamonMoglen对此评论说,“发展中国家正确地抗议了美国的失误,当美国国会还在为给化石燃料工业予以补贴以及调整消极的气候行动而争吵时,非洲国家讨论的是他们的生存问题。”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韩国等国都在纷纷准备对外宣布他们各自可量化的大幅减排计划之时,美国囿于国会立法程序以及前期的医保法案问题,《气候变化和能源法案》迟迟未能通过,也就是说他们不太可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在这样的情形下,近期国际能源署官员称,哥本哈根会议也许连达成部分解决方案都难以实现。联合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担心哥本哈根会议最好的结果,可能仅仅是就加紧抗击全球变暖达成一宗政治协议。
参加此次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也表示,当前谈判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发达国家不愿就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目标问题进行谈判,“他们这种回避谈判的态度,给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蒙上了阴影”。
鉴于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困扰着气候谈判,在哥本哈根谈全面的减排协议已变得十分困难。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3日在华盛顿所言,在哥本哈根,各方不可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类似《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全面国际协议,但达成框架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样的协议还是有可能包括发达国家减排的时间表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有望本月中旬公布. 据悉,新一轮电价调整框架方案已经确定,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目前正在与各省区的物价部门进行方案细则的讨论,最终的调整方案有望在11月中旬公布。 新一轮电力调价涉及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和电网企业的终端销售电价。其中,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将有升有降,整体以涨价为主,而终端电价的上调幅度预计将在每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