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新闻综述(
德班大会各国各持己见,意见分歧很大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于对决议草案尚有分歧,原定9号结束的德班气候大会没有按日程结束,各方会议代表当地时间9号晚上10点继续磋商,直至达成共识,经过两周时间的谈判,此次会议的两大目标减排第二承诺期与气候基金问题仍可能悬而未决。
两种减排姿态引反响——日加美挨批,中国受赞
德班大会进入第10天,一些发达国家顽固的立场仍未松动,但背负的压力明显增大。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坦诚姿态再次收获国际舆论的赞赏。
基础四国展现团结。6日下午,基础四国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力量。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讲话中给国际舆论吃下了“定心丸”。他重申,基础四国是负责任的,都在采取行动。四国紧密团结,协调一致,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各尽所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印度环境和森林部长那塔拉简在会上再次澄清世界的“误解”。她说,基础四国只是新兴经济体,他们在历史排放量中留下的碳足迹很浅。气候协议必须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然而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却总想把所有主要国家都圈在同一个栅栏里。发言中,巴西、南非代表都对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表露开放态度。
中方发言掌声热烈。7日,“应对气候变化高峰论坛”在德班“中国角”举行,中方用一串毫不含糊的数据把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大手笔”减排规划摆在世界面前。而日本、加拿大的消极立场惹来欧洲官员一通批评。
解振华在发言时指出,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其中既包括单位GDP排放下降17%、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1.4%、森林碳汇提高到21.66%等。此外,中国还设立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指导性目标。中国政府将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上述目标。解振华还特别提到,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即将制定完成。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中国减排“计划书”赢得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的高度肯定。普雷斯科特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上月发布了 《应对气候变化的白皮书》,减排目标“雄心勃勃”。普雷斯科特严词批评日本、加拿大“不顾道义,逃避责任”。他说道,日本以核事故为借口,不愿意承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要知道,《京都议定书》是在日本签署的,现在日本竟然要和它“离婚”?
除了日本和加拿大,至今游离在《京都议定书》之外的美国,也未躲过批评。6日中午,在非政府组织(NGO)新闻发布会上,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气候变化顾问蒂姆直言,美国正在为谈判达成全面协议设置“荒唐”的高门槛,他们故意说要跟发展中国家平等履行法律义务,这不可能行得通!
中国被赞是“榜样”。7日中午,在非政府组织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发言环节,世界自然基金会代表萨曼塔•史密斯高度赞赏中国。她认为,中国的减排姿态给德班大会带来突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本不是其分内之事,但中国能做出愿在2020年后加入的承诺,让人惊叹。在上周末,中国团长与NGO代表举行会谈,仔细介绍了中方的承诺。不可否认,这是发展中国家迈出的实实在在的脚步。而那些不愿承担责任的发达国家应该因此感到“羞耻”。
在提问环节,五个提问机会,三个问题“关心”的是中国。有西方记者认为,中方的表态不够“细化”,而且时间也很“远”。但萨曼塔•史密斯对此表示,中国不仅作出承诺,其国内的减排也在全面开展,新近出台了各项具体规划,尽管过程恐怕会很艰难,但他们确实在采取行动。中国的减排诚意,也将鼓舞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行动,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展现了“榜样”姿态。
欧盟造势美国暧昧,基础四国力证团结
欧盟9日联合小岛屿国家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联盟发布声明称,“我们当前做出的承诺距离我们应对气候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各方需要展现出雄心,并立即启动相应进程。”在德班大会最后时刻,欧盟仍没有放弃将“是否同意其路线图”打造为“是否阻碍谈判”的判断标准。欧盟发言人9号强调,其路线图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其中还包括基础四国(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中的南非和巴西”。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9日回应说,基础四国目前依然非常团结。他指出,在“第二承诺期”签署、绿色气候基金兑现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种进程安排。会场上传出了基础四国将在大会后召开联合发布会的消息。
美国的态度则较为暧昧。对于欧盟路线图,该国气候特使8日曾给出一段语意模糊的回答,让人无法确定他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有媒体指出,从“不谈”到“模糊”的转变,暗示了美国和欧盟站在一起。但美国国务院立即进行澄清,称该国支持的仅仅是一个新的气候协议谈判的进程。
而传言中“协议已慢慢形成”的“绿色气候基金”也有了新情况。一位环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美国希望基金秘书处设在华盛顿的“全球环境基金”下,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一则,担心基金被美国架空,二则,环境基金由世界银行管理,对这个机构他们并不买账。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围绕这一问题,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埃及的谈判代表还遭到了欧美律师的“围攻”。
德班大会目标命悬一线 中国或为大会带来希望
为期12天的南非德班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0日的晚些时候正式闭幕,目前各方正在就大会的最后文件进行最后的修改和敲定,而大会文件之中,最为敏感和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京都协议书》的原有承诺以及第二阶段的补充性内容如何定义和解释,日前中国宣布可以考虑在2020年承担减排的指标,为大会的成功带来了新的希望,西方的媒体称这是中国立场的重大的转变和让步。
大会历时12日,一些发达国家顽固的立场仍未松动,但背负的压力明显增大。相对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坦诚姿态收获了赞赏。德国媒体8号以“中国减排比美国进步大”为题的文章引述德国气候专家桑德霍韦尔的话说,与其说是转变和让步,不如说中方在艰难的谈判中充分利用政治和外交智慧的一个杰作 现在的德班,依然呈现三方鼎立的 “赤壁之争”。
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明确拒绝续签《京都议定书》如曹操80万大军压境,而欧盟却如同东吴孙权态度暧昧不明,尽管中国表示支持,但仍待有对发展中国家的附加条件,而实力偏弱的发展中国家如同赤壁之战中的刘备,一定要联合欧盟来坚守第二承诺期,谈判走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已经站在有利的境地上,但最终谁的市场会发生关键改变给大会借来东风仍需等待今天会议的最终结果,以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年底到期,这次各方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各项协议。
德班气候大会各国“脸谱”不同 加拿大“背信弃义”
中国认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减排;而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承诺,发达国家必须“实实在在”地兑现。
美国:“缺乏诚意”。 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美国却长期游离在强制减排国际公约之外,德班峰会中,美国固执己见,在达成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上设置诸多苛刻前提条件,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上,又反应冷淡,被指“缺乏诚意”。
加拿大:“背信弃义”。 有传闻称加拿大政府决定在大会结束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被NGO组织称为“背信弃义”。加拿大与日本及澳大利亚明确表示不会继续作出承诺。
欧盟:“谈远不谈近”。不会改变征收航空碳税,且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没有变,即从本次大会开始就准备建立2020年以后生效的“涵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具有法律效力”的量化减排法规框架,在这一前提下欧盟可以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非洲国家集团:“仍需支持”。 非洲国家集团
其他要闻
环保大会本月召开,省部长将签节能减排责任书。全国环保大会将于本月20日左右召开,期间,各省长、部长以及央企一把手将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作为我国环境领域级别最高的会议,从1973年到2006年,全国环保大会总共召开了六次,每五年召开一次。根据惯例分析,今年全国环保大会将会由国务院领导、各部委部长、央企负责人以及环保系统人士参加。时至今日,国际国内节能减排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性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6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74%,完成年度目标有望。但是氨氮排放量仅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反升6.17%,前三季度仍然在上升,完成既定任务难度极大。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开始增长,而节能减排责任落实不到位、保障措施未出台、监管能力不强等众多原因,也使得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