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日本"零核电"后首次重启,全国最大单体商业屋顶分布式电站顺利并网
(2015/12/21-2015/12/27)
国际新闻
1.日法庭放行高滨核电站,"零核电"后首次重启
(图片来源:新华网)
日本一法庭12月24日取消它先前颁布的禁令,放行福井县关西电力公司两个机组重启。共同社认为,法庭上述裁决为关西电力公司核电站机组重启扫清障碍,有利政府打算重启更多核电站的计划。
据日本政府现行计划,力争到2030年,核电可满足日本至少20%电力需求。日本共有约50座商业核反应堆。在2011年大地震之前,日本全国始终保持30多座反应堆处于运转状态,全国电力供应约30%来自核电。
今年8月,九州电力公司位于鹿儿岛县的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重启。这是历经大约2年“零核电”状态后,日本首次重启一座核反应堆。日本福井地方法院今年4月判决,暂停重启位于福井县的关西电力公司高滨核电站的3号和4号机组。这是日本核电站停止运转后,日本法院首次对重启核电的努力“叫暂停”。关西电力公司不服判决,当月向福井地方法院提出申诉。
2.美解除原油出口禁令 国际油价雪上加霜
伴随美国众议院通过总额1.1万亿美元的支出议案从而避免美国政府关门,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也随之正式宣告解除。原油出口禁令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受石油危机冲击,美国国内油价一度飞涨,1975年政府出台政策严格限制本国原油出口。市场人士指出,随着美国原油供应增多,全球油市供过于求趋势或加剧,两地油价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瑞信集团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表示,从供需这个根本因素看,目前全球油市已经处于严重的供需失衡状态。并且虽然油价已经跌到了绝大多数供给端的成本线之下,但目前还没看到供给端有主动减产原油的打算,甚至如美国、伊朗等还有加大产能的趋势。而来自需求端的增速却不容乐观,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可能逐步复苏从而刺激需求外,明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将继续难言乐观,对原油的需求可能增速不大,其中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原油需求减弱的影响将更加不容忽视。同时,随着替代能源如天然气、煤炭以及新能源的大力发展,石油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被抢占,并且这个过程将不可逆。
3.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落地
12月21日,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实施的塔尔煤田II区块煤矿和电站项目在北京完成了一系列融资协议的签署,此举意味着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亦称中设)总裁张淳在协议签订现场表示,塔尔煤田II区块煤矿和电站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塔尔煤田是巴基斯坦发现的最大煤田,面积9000平方公里,煤炭储量达1755亿吨,为低硫黄煤矿,适合于发电。因此巴政府致力于采用国内资源如煤炭等用于发电,这些资源在过去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此项目是将煤矿挖出的煤炭,直接进入坑口电站,大幅降低了发电成本。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经济公使穆罕默德·萨利姆认为,塔尔煤田II区块煤矿和电站项目的落地将为巴基斯坦煤电一体开发竖立标杆,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改善塔尔地区的贫困现状。
4.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7656万吨
京华时报讯记者从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中俄原油管道2015年11月进口俄罗斯原油139万吨,至此,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总量已达7656万吨。
俄罗斯是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长期以来,中俄之间的原油贸易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存在风险大、运费高的劣势,到2011年,全长近千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开启中俄之间通过管道输送原油的历史。
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长约72公里,中国境内长927.04公里,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据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漠河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中俄原油管道进口原油通过管道“自动进口”,进口量大,随进随放,两国采取质量交接。2015年11月,中俄原油管道检验监管俄罗斯进口原油139万吨。目前,管道通油总量达7656万吨。
国内新闻
1.全国最大单体商业屋顶分布式电站顺利并网
近日,在安徽合肥新站区京商商贸城内,天合光能30兆瓦屋顶分布式电站顺利并网,此次并网的电站项目总量30兆瓦,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商业屋顶分布式电站,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人民币,在新站区300多栋楼共45万平方米的屋面铺设约11万块光伏电池组件,项目每年累计可发电约3208.8万千瓦时、可节省标准煤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
天合光能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目前光伏发电占我国发电总量的3%,之后每年的占有率将增加约1%。到了2020年,光伏装机发电量将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8%。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建设大型的屋顶分布式电站,并让其走向千家万户。同时结合国家的扶贫战略,为贫困地区建设屋顶分布式电站,致力于做到在富裕和贫困地区,都能使用到太阳能。
2.全国燃煤电价应声下调 发电企业春天渐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通过疏导电价矛盾,促进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发电成本变化,会议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03元。在业内看来,煤炭价格跌入谷底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年内实现今年的第二次下调已成必然,预计本次调价将为用电行业节省约1200亿元的成本,并仍为发电企业留有合理回报的余地。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下调电价能帮助工业企业在寒冬中取暖的话,那么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此举却是在从它们的兜里向外‘掏钱’。同时业内也提醒称,在目前煤炭价格已见底的情况下,未来发电行业成本下降空间十分有限,如果我国的用电量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电力行业可能也将面临新一轮挑战。
3.新疆乌鲁木齐五年将推广500辆新能源公交车
日前,新疆乌鲁木齐市首批引进上线载客的10辆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该市今年已引进114辆新能源公交车。
12月23日,《乌鲁木齐市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5—2019)》公布,今后五年内计划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500辆。《方案》要求,公交企业每年新增、更新的常规公交车辆中,新能源公交车所占比例不低于30%,新增的12米BRT车辆全部选购新能源公交车。
4.史上最严苛燃油标准明年实施,1/4新车型或遭淘汰
现阶段最为严苛的第四阶段燃油消耗标准即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车企燃油限值要从2015年的6.9L/百公里降至5.0L/百公里,年均降幅达6.2%左右。第三方智库机构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要实现上述目标,在车型方面,单车限值较此前加严了20%,而目标值也对应降低了30%~40%,这意味着目前1/4新车车型若不进行技术升级将面临淘汰。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上马新能源汽车。因为如果油耗不达标,企业的新车投放以及扩产计划都将受到影响。也正因为政策高压和政府扶持的双向驱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火热异常。工信部数据显示,前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与此同时,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9万辆,同比增长2.4倍。照此发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
(主要新闻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华夏能源网、国际电力网、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