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每周能源新闻
经济探底须时日 煤开二度未有期[07/02]
作者:于灏 来源:于灏 日期:2012-07-02 访问量:

 

煤炭黄金十年走向拐点,煤企降薪过冬

 

(图片来源:国际煤炭网)

被看作经济发展晴雨表的用电量,今年一直没有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受传导影响,上游动力煤价格也是一跌再跌。煤价骤降、库存陡增的同时,降薪大潮已经席卷部分煤炭大省。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今年4月和5月接连降薪10%,我国最大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集团下属煤矿亦纷纷降薪。

经济探底须时日 煤开二度未有期

六月已过,半年将尽。尽管现在全国已经是炎炎夏日,但全国经济却是一股“寒潮”,让煤炭市场吸入一股股“寒气”。

始于201111月一路下行的煤炭市场在五六月突然有加速下坠的迹象。在煤价不断下行的压力下,最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七周下降,累计下降了58/吨。613620,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729/吨,比之前一周下降23/吨,单周跌了3%,创下历史最大单周跌幅纪录。从201111月份算起,煤炭价格大约下跌了130/吨,跌幅大约在15%

在研究煤炭市场之未来前,首先分析中国经济之前景。

在目前,对中国经济之前景大致分为空方和多方两方阵容。

空方观点:经济下行难阻+市场需求萎缩=经济继续探底

空方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发电量、投资增速等实体经济的重要监控指标都处于10年的低位,主导产业已进入下降周期,资本存量增速以及其对GDP增长的边际贡献也将回落,2009年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后遗症至今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下,经济增速将长期缓慢回落,不会因为外部冲击和政策刺激而改变,本轮中周期衰退的时间更长,低点更低。在中周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经济衰退时间将远超市场预期,市场在2012年可能与中周期经济底部无缘。

空方还认为,当前工业库存与工业增加值均已降至2000年来小周期低点,政策刺激或将引发一次极短的小周期复苏,预计三季度经济可能出现环比改善;但这种小周期复苏只是假象,并非中长期经济底部,三季度或有阶段性经济复苏,但并不是反转拐点。

对于经济趋势而言,目前无法预期到将在未来两个季度内出现底部,因此经济衰退的中期底部难以明确。支持空方观点的几个数据:

5月份的投资和消费数据增速均出现回落。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为2003年以来新低;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3.8%,为20068月以来新低。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涨幅虽反弹至9.6%,但并未见明显好转,仅略高于4月份的近三年低点。

2012年前五个月,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出现明显回落,15月,全社会用电量1.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较低水平。

621,汇丰中国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8.1,低于5月终值48.4,再度刷新7个月来新低。其中新出口订单创下逾三年来最大跌幅,显示出口萎缩加速。

汇丰中国PMI连续8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而且本月初值为48.1,与5月终值48.4相比继续下滑,为过去7个月来新低。本月制造业下的细分项目数据几乎全部显示萎缩或下降,只有成品库存继续增加,去库存压力增加。其中新出口订单创下自20093月份以来最大的跌幅,显示外需形势严峻。

随着需求的萎缩,制造业产出也显著下滑,本月汇丰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49.1,低于5月的终值49.7,为过去三个月来最低。

与此相关的是,国资委近期关于“三年过冬”的表态。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准备。

多方观点:经济即将见底+预期政策放松=经济触底反弹

多方认为,站在经济增速和通胀双下的阶段,中国经济的指针已经处于黎明前夜,而经济一旦见底,则将触发经济趋势转向拐点时间。正是基于对经济底的预期,不少专家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乐观。

多方认为,目前内地实体经济下滑过快,是其面临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因而预计决策层将果断出台更多的政策刺激措施,以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

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下行周期已到尾声,下半年经济将回升,预计二季度是经济底,三季度略回暖,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经济显著回暖。  

多方认为,结合长期增长趋势和周期底部判断,下半年经济将企稳反弹。主要原因在于希腊退欧风险下降意味着外部冲击可能见底,房地产最坏时候已经过去表明内部冲击见底,政策也将起到托底的作用,经济下滑无碍“刚需”存在,主动去库存之后面临库存回补,通胀有望在三季度见底。支持多方观点的几个数据:

6月住宅成交持续回升,土地市场供需回暖。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表示,5月全国房产市场同环比都在大幅增长,可以说“政策底”和“市场底”在5月已经显现。随着刚需的持续入市,住宅成交量持续小幅回升,房价出现上涨苗头。而成交量的回升也刺激了开发商的购地热情,近期土地成交日趋活跃,京穗两地高溢价地块再现。

6月以来,一、二手住宅成交继续呈现小幅回升之势。据统计,6月前20天全国54个大中城市累计新房销售套数较5月同期增加11%。其中,三线城市回升17%,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同期,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较5月同期增加23%。成交量的持续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以价换量,另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刚需入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5月份进出口数据的意外惊喜之后,5月吸收外资也出现了七个月以来首次止跌回升。

25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表明,虽然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45家,同比下降1.91%,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9亿美元,同比微弱增长0.05%

而另一个拉动投资的大户——汽车行业则对“稳增长”显得更加理直气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9发布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实现双双增长,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销量已由前4个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目前油价下降,三四线城市车市潜力巨大都给汽车行业发挥作用带来了一些条件。汽车行业的产业能够带动钢铁、化工等产业,而且不会像房地产一样出现投资泡沫。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持续探底格局,目前,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每年4月份和11月份都是中央高层的调研密集阶段,今年的调研比往年早了一些。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周末,3月末到5月底,中央高层分赴全国各地,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等情况,展开密集调研,都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后,中央各部委围绕“稳增长”进行了多省份的调研活动。在6月份的宏观经济话题中,“稳增长”已经是高层和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了。

因此,三季度随着政策放松的力度加大以及投资规模的显著改善,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将会缓和,但三季度末,由于国内经济增速回升更多是基数原因而非实际需求回暖,随着政策放松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弱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走势可能回落。

煤市反转恐成幻觉

有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中国煤炭行业曾经有38年的全行业亏损记录。十年前基本上是处在微利状态。连上本轮煤炭市的一路下行,近20年来,煤炭行业经历了三次寒潮。

1998年,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煤炭市场经历了长达3年的萎靡和寒潮,那时,煤价降至几十元一吨,煤炭积压难以销售,煤矿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开始,才逐步走上煤价上涨,煤炭畅销,一煤难求,煤矿收入增加之道。近十年来,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期:煤炭产量每年以约2亿吨的速度增长,十年来增加了约20亿吨,煤炭价格也持续上涨,其上涨速度之快用“十年十倍”来形容毫不为过。煤炭行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行业。

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债危机传到中国,国内煤炭市场出现急速下滑态势,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超过800万吨,20081119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创下的941.5万吨纪录。当年11月,当时在港煤炭容量达到极限后的两周内,煤价下跌了四分之一。2008年经济不好,煤炭价格大幅下降,本来预计煤炭市场低迷会持续两到三年,但在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努力下,煤炭价格很快就上涨了,煤炭市场的低迷很快过去,再次步入黄金发展期直至2011年。

眼下的煤炭市场的低迷,与2008年很相像,但是和2008年有本质的不同。今年的行情,比2008年时还差。

一、分析认为,到202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降到6-7%左右。经济增长短期虽然会在政策逆周期操作的作用下回升,但长期仍难以避免下行趋势。过去三十多年间,经济曾经三次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出现较大的上行周期。而三次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够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上升,一个重要背景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数据显示,三次制度改革均成功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可转移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大幅下降,据估算,截至2010年底农村15-34岁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已经不足3000万人。未来即使进一步的改革改善了制度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将放缓,潜在增长率的改善空间将不可避免受到限制。

二、多年的价格上涨刺激了煤炭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在过去十年里,煤炭行业的投资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在超额收益的刺激下,煤炭投资必然超常规增长,每年煤炭行业的投资增长都在30%以上,从而导致产出的超常规增长。一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为12489.7亿元,按每吨产能的投资额为800元计算,这两个时期的投资可形成煤炭年产能21亿吨,减去将在“十三五”期间投资的5亿吨,“十二五”净增年产能为16亿吨。这些产能加上现有煤矿产能,总产能将超过50亿吨。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的观察,早在三年前,煤炭行业已经供求平衡,但由于山西的煤炭行业重组及内蒙的限产保价等因素的影响,使煤价一直处在惯性的上涨状态。煤炭价格下跌的危机在其价格上涨过程中就埋下了。

其他要闻

美宣布豁免对我国金融制裁。北京时间629日凌晨消息,美国国务院周四发表声明称,将给予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伊朗相关制裁中的豁免。由于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都已经大幅削减了从伊朗进口原油的数量,美国政府将在其主导的,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的实施中给予两国豁免。

希拉里在声明中对两国在削减进口伊朗原油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并称将会给予两国六个月的豁免期,可以继续以较低的规模采购伊朗原油。此外,还有其他18个国家和地区政府获得了类似的豁免处理。

美国方面试图以对伊朗原油出口进行限制的方式逼迫伊朗有效证明该国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随着制裁期限的临近,伊朗原油出口量已经减少了约40%,该国货币也面临快速的贬值。欧盟方面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将会在下周开始,预计会对伊朗的经济形势造成更大压力。

共同发起对伊朗制裁法案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议员罗伯特梅南德兹(Robert Menendez)在一份独立声明中指出,本次豁免显示出了美国试图限制伊朗央行活动范围措施的“巨大效力”,他同时呼吁中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

不过共和党外交关系委员会则是表示,政府的行动实际给了中国政府“自由出入特权”,委员会共和党议员伊莉娜罗斯勒缇娜(Ileana Ros-Lehtinen)表示,“行动总是会比口号更有用,美国政府今天的决定实际上给了伊朗最大支持者中国一张通行证,后者采购的伊朗原油要多于任何一个国家。”

欧盟下月起全面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欧盟成员国外长会25日在卢森堡作出决议,自71日起全面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当天的决议还规定,自71以后,欧盟成员国的保险公司将不能为伊朗的石油运输业务提供第三方责任保险和环境责任保险。今年123日,欧盟作出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决议,但规定此前既有合同可执行到71。决议称,欧盟对伊朗的相关决议是基于对伊朗核计划的“严重关切”,目的是实现伊朗核问题的全面解决。

首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公布。近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公布了今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目录涉及共计10个省市219个项目,总装机容量990.68万千瓦。其中,内蒙古最多,有104个项目,共617.49万千瓦;其次是黑龙江48个项目,共计173.35万千瓦;然后是新疆20个项目,共计79.6万千瓦;其余河南、广东、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分别有141077432个项目被列其中。

近来,可再生能源上网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风电的并网和消纳。而这次补助目录中,风电项目也是占比最大的,在219个补助项目中,风电项目有172个,共914.04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比约92.3%;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也有46个,共76.62万千瓦;而太阳能发电只有内蒙鄂尔多斯一个项目。

“十二五”掌舵:太阳能风能方向明朗。近日,科技部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两项规划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的科技发展与产业化路线指明了方向。

在太阳能发电规划中,目前全球太阳能热发电成本价格在0.2欧元/千瓦时,到2020年有望降低到0.05欧元/千瓦时。我国将把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利用、使其发电成本可与常规能源竞争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在《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特大型风电场建设将成为我国风电开发的需求重点,“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规划建设6个陆地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

《规划》指出,我国可利用的风能资源评价尚不精细,风电场设计需要的长期风资源数据不完善;风电场设计工具依赖国外软件产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我国环境和地形条件的风资源评估及风电场设计及优化软件系统。

欧洲动力煤需求驱动美国煤炭出口市场。EIA619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欧洲对美国动力煤进口量增加两倍之多,增长124%EIA表示,由于天然气现货价格约增长35%,欧洲对美国动力煤进口量从2010870万短吨增至2011年的1960万短吨。

美国动力煤需求增长归功于其历史主要客户。2011年,美国在欧洲五大客户使其动力煤进口增长156%,这五大客户分别是荷兰、英国、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同时,美国对亚洲动力煤出口也增长59%达到780万短吨。从整体来看,美国动力煤出口仅增长47%,然而,由于其对加拿大动力煤出口下滑66%,加拿大是美国在北美最大客户。欧洲占美国动力煤总出口份额从201047%增至201150%

中国5月底石油产品库存同比增加179万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在北京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531,中国的石油产品库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9万吨。统计数据还显示,在所增加的总数中,柴油库存量同比增加了146万吨。

结束语

虽然,对国内经济短周期行将见底的预期较强,但我们同样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将长期下移的严峻现实。短周期经济的见底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摆脱潜在经济增速长期下移的现实。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长期看,在经济不景气,页岩气能源革命和进口煤的冲击下,煤炭会在较长时期维持供大于求局面。在此预期下,未来几年“煤”开二度未有期。(新闻来源:国际石油网、国际煤炭网、中国能源网、国际能源网、腾讯新闻、中国经济网等)